柏拉图洞穴寓言 vs. AI表征假说 vs. 表观遗传

柏拉图的洞穴寓言是一个哲学思想实验,首次出现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用来说明人类认知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柏拉图洞穴寓言?
一群人从出生起就被囚禁在一个洞穴里,他们背对着洞口,只能看到洞穴的墙壁。在他们的背后,有一堆火光,火光和囚徒之间有一条通道,通道上有人或物走过,火光将这些走过的人或物的影子投射到囚徒面前的墙壁上。由于囚徒只能看到这些影子,他们便认为影子就是现实。

认知与现实:洞穴中的囚徒象征着人类的普通状态,我们只看到现实的“影子”(表征、符号),而未能认识事物的真实本质。

洞穴中的影子象征着感官经验的表面现象,而洞外的现实则代表着柏拉图所谓的“理念世界”(World of Forms),即事物的本质和真理。

什么是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亚里士多德在语言学上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诗学》(Poetics)和《修辞学》(Rhetoric)中。

亚里士多德认为语言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语言由符号组成,这些符号是约定俗成的,用来表示事物和概念。

修辞学:在《修辞学》中,亚里士多德分析了说服的艺术,认为说服有三种手段:

  • 道德伦理诉求(Ethos):说话者的品格和可信度。
  • 情感诉求(Pathos):唤起听众的情感。
  • 逻辑诉求(Logos):使用逻辑和证据进行论证。

亚里士多德被誉为“逻辑学之父”,他在《工具论》(Organon)中奠定了形式逻辑的基础。

  1. 三段论(Syllogism):三段论是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核心,它是一种推理形式,由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组成。例如:
    • 大前提:所有人都是会死的。
    •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 结论:苏格拉底是会死的。
  • 范畴(Categories):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十种范畴,用来分析事物的不同方面,如实体、数量、质量、关系、地点、时间等。
  • 演绎与归纳:亚里士多德区分了演绎推理(从一般到具体)和归纳推理(从具体到一般),并强调演绎推理的确定性和归纳推理的概率性。

    柏拉图表征假说

    • AI模型在大量训练后会收敛到相似的现实表征,这也是一种对真实世界的理解和描述。
    • AI模型使用了归纳推理,通过对语言这个符号进行大量归纳推理,类似柏拉图洞穴上的影子,是一种对现实的表征表达。

    Minyoung Huh 等人的论文《柏拉图表征假说》于 2024 年 5 月 13 日提交给 arXiv。该论文探讨了这样一种观点,即人工智能模型(尤其是深度神经网络)中的表征正在趋向于一个共享的现实统计模型(归纳),类似于柏拉图的理想现实概念。

    这种趋向在多个领域和数据模式中得到证实,作者假设它朝着一个共享的现实统计模型发展。

    • 物理世界背后存在着一种共享、完美和永恒的现实。在人工智能模型中,这种共享模型是现实的统计表示,
    • 而在柏拉图的哲学中,它是洞穴上投射的影子。
    • 这种表征、表示、符号可能是柏拉图提出的“形式”,或者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范畴”等概念。

    表观遗传学说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不改变DNA序列,但通过可遗传的方式调控基因活动。表观遗传学的重要性在于它解释了环境(上下文)如何影响基因的表达和生物体的发育。

    用电脑打比喻:父母给了你电脑硬件(基因DNA),基因表观就是电脑的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等。有一天你的电脑变慢了,正如你变老了,你可以重装Windows操作系统,这在基因表观中是逆转衰老的细胞重编程,通过诺贝尔奖四个山中因子重新编程。

    • 柏拉图:囚徒们看到的影子只是表象,真正的现实在洞穴之外。
    • 表观遗传学:基因表达不仅仅由DNA序列决定,还有一层表观遗传调控。这类似于在看似固定的基因序列之下,还有一层更复杂的调控机制在发挥作用。

    banq注:

    • 柏拉图洞穴寓言、表征假说、 表观遗传 等都是符号表达,它们是在特定上下文中下的“投影”
    • 万物都在上下文Context中发生关系。
    • 万物在Context中以影子、符号的形式进行计算,万物皆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