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辩证法与形式逻辑哲学比较

首先,我们比较一下三种逻辑思维:前逻辑思维、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 前逻辑思维(Pre-Logic Thought):日常推理与逻辑学家设计的形式逻辑系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日常思维大多是实际的、直观的和情感的,而形式逻辑的思考则需要明确的训练。
  • 形式逻辑(Formal Logic):形式逻辑是对上述“野蛮思维”的驯化,它要求概念定义明确、一致并随时间恒定。形式逻辑的核心是同一性法则,即每个概念只能代表一个集合。
  • 辩证逻辑(Dialectical Logic):与形式逻辑不同,辩证逻辑的法则是一切都是中介的,因此一切都是它自己同时又不是它自己。辩证逻辑认为,对立统一构成整体,整体不仅仅是与它的对立时刻不同,而且比它们更多。

辩证逻辑辩证法被称为“神秘方法”(类似东方禅宗等神秘宗教一样),因为它既不是分析性的(因为无法用形式逻辑来定义)也不是经验性的。

辩证法不是研究基于两个概念之间关系的变化,而是研究概念的自我发展。形式逻辑无法理解这一点,而是将其对概念的理解限制在概念与其自身相同的范围内。

  • 在形式逻辑中,变化只能产生于概念之间的关系。
  • 在辩证法中,可以将变化视为概念本身的一部分。

形式逻辑依赖于数学语言和计算机语言等严谨的表达形式:

  • 形式逻辑是一种抽象推理形式:形式逻辑允许你操作逻辑元素的片段(对象的抽象形式),以获得真正的逻辑链。
  • 以数学为例:数学的诞生源于将对象抽象为一个数字(不是 10 个苹果,而只是 10 个,与内容“苹果”无关,10是一个数字形式,也可以用变量名表达),然后通过开发逻辑系统来处理这种抽象符号(集合、代数、算术等......)。

关系的辩证性与上下文区别
社会学家理查德·森内特(Richard Sennett)表示:对话和辩证法之间的区别是理解人类交流的基础。

  • 辩证法处理陈述的明确含义,并倾向于导致结束和解决
  • 对话过程,尤其是那些涉及常规口语对话的对话过程,涉及一种倾听,关注说话者实际话语背后的隐含意图。

与辩证过程不同,对话通常不会导致结束并且仍然悬而未决。与辩证法相比,对话式交流的竞争性较小,更适合促进合作

对话过程是一种形式逻辑的计算过程,群体每个人参与这个计算过程,类似推特流过程,很多创新想法通常来源于多人发帖发推特的交互过程,这个过程背后的因果逻辑思维,这样达成一个分布式的共识。

事物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对话的上下文关系中获得,在使用场景中获得意义,这点与辩证法试图从事物关系中定义事物有一致性。

黑格尔辩证法和苏格拉底辩证法区别?
黑格尔辩证法和苏格拉底辩证法都是通过提问和讨论来得出真理的方法。然而,它们有一些显着的差异。

  • 黑格尔辩证法,又称“正题、反题、综合”方法,是一种涉及正题的命题、反题的对立以及综合中解决两者冲突的推理方法。这种方法通常与哲学家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联系在一起,他相信这个过程是实现更高水平的理解和真理的一种手段。
  • 另一方面,苏格拉底辩证法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使用的一种提问和讨论的方法。它涉及提出一系列问题来澄清和定义概念,其特点往往是利用反讽和悖论来挑战假设,带来自我审视和自我发现。

总之,黑格尔辩证法是一种涉及对立思想的冲突和解决的推理方法,而苏格拉底辩证法是一种质疑和讨论的方法,侧重于澄清和定义概念。

黑格尔的"Aufhebung"与维特根斯坦的思想?
黑格尔的"Aufhebung(扬弃: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为我所用)"与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尤其是在语言、哲学方法和认识论方面。
语言和哲学方法:

  • 黑格尔的"Aufhebung"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强调事物内部矛盾的解决和发展。它关注于概念、范畴以及意识形态的发展,认为事物通过否定、保留和提升,实现向更高级形式的转变。
  • 维特根斯坦关注于语言的逻辑结构和使用方式。他认为语言是对世界的描述,而语言中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误解语言的用法而产生。他提出了《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等作品中的语言游戏理论,认为语言的意义是通过语言使用的方式确定的。

认识论:
  • 黑格尔认为认识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是通过不断解决矛盾、综合和提升的过程来实现的。他强调认识的历史性和发展性,以及认识和实践的密切关系。
  • 维特根斯坦则更注重于语言和概念的使用方式。他强调语言和世界的关系,认为语言的结构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而概念的混淆常常源于语言的误用。

思维方式:
  • 黑格尔的思维方式是辩证的,注重于对矛盾的处理和新形式的产生。他的思想是通过对概念和范畴的发展来理解世界的。
  • 维特根斯坦的思维方式更加逻辑和语言导向,强调语言的使用和清晰的思维。

理解世界:
  • 黑格尔认为人类理解世界的过程是历史性的,是通过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认为真理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进程。
  • 维特根斯坦则强调对语言的理解和澄清,他认为很多哲学上的问题源于语言的误解。

方法论:
  • 黑格尔Aufhebung扬弃: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为我所用。
  • 维特根斯坦:上下文为王,意义即使用。只要有使用场景就有意义,不管这个被使用的事物是有否精华或糟粕,精华和糟粕都是使用方式不对而已。

在解读维特根斯坦和黑格尔的主要著作时,“unspeakable不可言说”的概念及其相互冲突的哲学观点可以被理解为这些哲学之间的主要分歧点。

  • 对于维特根斯坦来说,世界的“逻辑形式”是无法言说的,世界上的事实和事物可以用语言命题来表示。
  • 与维特根斯坦观点相反,黑格尔认为,语言所指称的直接的、有限的存在和情境context是不可言说的,而“逻辑形式”则完全在思维和语言中显现出来,具有“概念”的性质。

黑格尔并没有将不可言说的事物与“语言的限制”等同起来,而“语言的限制”对于维特根斯坦早期和后来的哲学著作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而是将语言理解为无限和无穷的。

两者区别体现在边界感:维特根斯坦已经注意到边界,而黑格尔注重从上帝视角,没有边界,无穷无尽,这在情绪上非常符合人类对无限的追求直觉,对永生的向往。其实是相对与绝对的区别。

关系relation
当将Relation作为语言中的系动词进行讨论时,必须认识到它在将句子的主语与谓语联系起来,从而建立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类似关系数据库中外键,ER数据建模) 这种语言功能反映了R在描述关系和互动的动态方面更广泛的哲学和社会学用途。

将R与实证法(福柯的人类学)联系起来,我们看到关系概念如何扩展到法律和道德体系的领域。实在法是立法机构制定的法规和规章,可以被视为社会关系和规范的形式化表达。作为语言连接器的R和作为法律结构基础的R之间的可互换性

诺姆·乔姆斯基是一位语言学家、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对语言学、认知科学和政治理论等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乔姆斯基在语言学方面的工作,特别是他的普遍语法理论,表明语言能力是人类思维中固有的结构,挑战了行为主义的语言习得观点。

现代哲学的关键人物伊曼努尔·康德引入了构建人类经验和知识的范畴和概念的思想。康德的著作,尤其是《纯粹理性批判》,讨论了我们如何通过这些先验范畴来理解世界,为将关系(R)视为构建知识的核心奠定了基础。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在他的《哲学研究》(PI)等后期作品中,将语言的焦点从僵化的逻辑结构转移到社区使用的更流畅的语境工具。维特根斯坦引入了语言 游戏的概念,表明意义来源于特定生活形式的使用。在这里, R作为语言中的一个关系概念,强调了这样一种观点:理解和意义是从语言中的这些动态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米歇尔·福柯,特别是在《知识考古学》等著作中,探讨了话语如何塑造社会内部的权力关系以及如何被社会内部的权力关系所塑造。福柯的权力/知识概念重新解释了社会规范和真理是如何通过话语实践构建的(人类学)。

版物包括:

  • 伊曼纽尔·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1781)阐述了康德的认识论框架,讨论了先验知识和范畴如何塑造人类理解。
  •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Philosophische Untersuchungen,1953)提出了他后来的语言哲学,强调语言使用的语境和语用方面。
  • 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L'archéologie du savoir,1969)探讨了话语领域和知识是如何在历史背景下构建的。
  • -诺姆·乔姆斯基:乔姆斯基以“句法结构”(1957)而闻名,他通过引入生成语法的概念,强调语言的固有结构,彻底改变了语言学。
  • 安东尼奥·葛兰西:他的监狱笔记(Quaderni del carcere,1929-1935 年撰写,死后出版)包含了他关于文化霸权和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作用的理论。

这些著作共同强调了理解关系(无论是语言关系、概念关系还是社会关系)的重要性,这是理解人类知识、社会和治理复杂性的基础。